咨询预约热线: 025-52355410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阅读专区 > 朴凡原创


拖延:一种无声的抵抗


作者:倪良冬(朴凡心理咨询师)




       有一次去做亲子讲座,最后留了一些时间跟父母交流,有一位母亲的问题让我印象深刻,她说孩子做作业很慢,老师布置的作业其实并不多,但孩子每次都要做到晚上十一、二点。我问妈妈,孩子在学校考试的时候会很慢吗,有没有写不完的时候,妈妈说没有,而且每次考试成绩都还不错。

       考试需要按时完成试卷的时候,孩子是可以快起来的,这基本上可以排除了是智力或学习能力的问题,那么为什么在家做作业总是拖到很晚才能完成呢?这种行为并非源于动作和能力迟缓,似乎更像是意愿上的拖沓。心理学上,我们将这样的行为现象称为拖延。
       
       拖延,常常是一种潜意识的行为,这种持续的行为在表面上看似乎是没有好处的,但我们会好奇,在其背后到底隐藏有什么意义呢?

       我接着问这位妈妈,如果孩子作业八点就写完了,你会让他干什么?妈妈说这样我会安排让他做一些课外题册,补充提升一下。这让我感觉孩子的拖延似乎是在抵抗课外的学习,孩子没有办法在语言上说自己不想做课外学习,于是用拖延的行为拉长做作业的时间,这样做完家庭作业就肯定可以睡觉了,从而“机智地”抵抗了额外的学习。

       有时候我们不能用语言直接表达对一些人或事的抵抗,拖延就常常成为我们行为的一种抵抗方式。这样的方式不仅孩子经常用,成年人也在无意识的使用。

       一位朋友抱怨最近总是不想起床,明明自己已经醒了,就是迟迟不肯起来,最后挣扎了半天终于起床了,心情也变得很差,工作的时候效率也很低,很困扰。我问他如果有一天你不用拖延着起床,这一天会怎么样?他说,那我心情就很好啊,工作效率也会很高。起床拖延似乎成为了一切不顺利的罪魁祸首。

       接着我试着继续了解他的工作情况,听着他说自己的工作,感觉这是一份对他而言很枯燥乏味的工作,没有任何乐趣和成就感,而这样的工作他已经坚持了一段时间。似乎起床拖延是他对自己工作的一种反抗,只是因为需要这份工作带来的薪水维持生活而无法真正摆脱掉。

       拖延成为除了“认真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和“不去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之外的第三种方案。一开始他认为拖延似乎是影响他工作效率的原因,但也许经过探索会发现,拖延其实是他讨厌这份工作的结果。

       虽然看起来身体或潜意识用拖延创造出了一种新的方案,这样的方案却也常常让人很疲惫,自身消耗掉很多能量,而如果对生活的热情和乐趣也一并磨灭掉了的话,似乎就很不划算了。

       不如用拖延的时间做一些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或是给自己放一个假,停止在拖延的循环里面重复,跳出来重新梳理自己的人生,看看自己真正想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朝着自己向往的生活迈进,人也自然不需要用拖延来抵抗什么了。

       就算最终的结果还是选择最初的生活方式,至少内心可以坦诚地接受这里有我想要的东西,是我离不开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