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声栏目
这里是一个有回声的树洞,那些盘桓你心头许久的问题和困扰,也许可以在这里听到回响。
每期回声会有一个问题得到回应,如果你也有想问的问题,可以给我们留言。
给我们留言
本期问题
Q: 我家孩子看到其他同学学习或者比赛取得的好成绩,自己很努力却没有同样的结果,就会很生气,很嫉妒他们,在我面前总说:为什么别人成事儿可以这么顺利,自己却要这么拼死拼活努力而且还得不到?他总是说命运不公平,自己运气不好、命不好。我每次听了也很无力,请问我要怎么开导他呢?
咨询师解答
A:孩子努力后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会有失落、挫败感,这很正常。只不过如果这种失落的感觉没有一个有效转化的方向牵引,他就必定会陷落在无力感和沉重感中,当承受不了这些沉重的感觉、无力面对的时候,他就会用外投愤怒的方式来回避沉重,让自己变得好像有力气一点,比如抱怨命运不公,凭什么别人就可以顺利成事儿自己却不行。但其实这种抱怨和嫉妒,如果没有有效转化的方向牵引,仍然只会是抱怨时候一时爽,抱怨之后依然无力,并不能促成有效的行动去真正达成需求的满足。
你听了无力,不知道怎么开导他,是因为或许你在“命运不公”这一点上多少也有点认同,如果你也觉得他努力之后没有成果是因为命运不公平、他运气不好,那你的确就很难帮助到他了。
他会将挫败和失落变成对运气差、命运不公的抱怨,背后其实是一种不太愿意承担自己的责任的态度。并没有看到自己付出的努力是否真的足够,自己努力的方式、方向是否真的适当。他只是觉得自己只要努力付出了,就应该获得自己想要的,这种想法是有点孩子气的想象,缺乏对于规则的学习。
我们有一个需求,有一个想要达成的目标,行动的时候不光是闷着头一厢情愿的用自己的方式去做努力,还需要学习和熟悉达成这个需求和目标应该遵循的有效的规则到底是什么。否则,岂不是成了大冬天的去努力种花,结果花全冻死了,却抱怨说是因为自己运气不好,命运不公吗?虽然可能确实也曾天天浇水施肥累个半死,是很努力了,但是从另一个层面上说,确实没有在认真学习如何正确种花的规则上努力下够功夫。
作为成年人的家长,需要你自己先能看清楚这点,真正从自己心里认识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从来就是公平的。如果努力了却没有获得想要的结果,需要对失落和挫败感有一定程度的涵容能力,不回避挫败带来的这些感觉,然后带着一些警觉去向内看看自己到底是哪里有盲区呢?并且跟有经验的人去认真学习规则,然后才能产生更有方向牵引的新动力,去再次在规则中行动实践,为自己的需求和目标继续做出新一轮尝试,而不是陷落在对外抱怨上无法转化也无法行动。当家长自己可以比较清楚看到这点的时候,自然就知道要如何面对他的这个状态并给他反馈,但如果家长自己都不清楚,就只能跟着他一起无力了。
【咨询师介绍】
艾琳
南京朴凡心理咨询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生命工作者
擅长咨询方向:个人心理成长问题,成长性创伤、自我身份认同、不良情绪辅助疏导(抑郁、焦虑、强迫、恐惧);对自己和人生感到空虚、焦虑、孤独、无意义感等;人际相处中的退缩、回避、易怒、多疑等困扰,恋爱情感烦恼。大学生原生家庭关系、学习压力、人际适应、择业焦虑等。
【寄语】: “问题和烦恼”,需要的不是“被立刻解决”,而是“被耐心了解”。当你准备好,透过它们去了解真实自我的内心世界时,我愿陪你一起,走一段认识你自己、成为你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