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毕业后进入职场一年半,在同一家公司换了三个岗位。
“第一个岗位是做大客户经理,其实我很喜欢和客户打交道,工作很努力,只是不知道如何经营职场关系,工作中得罪了同事,遭到了同事的排挤,很多机会都被抢了,团队风气很糟糕,氛围很压抑。后来领导找我谈话,认为我不适合做销售工作,建议我转岗。领导的态度很坚决,于是我被迫转岗。”
“第二个岗位负责文章编辑和视频编辑的工作,我不擅长也不喜欢,工作内容很枯燥,感到十分厌恶。3个月后公司组建了一个新的部门,岗位的要求有一些是对接客户的内容,当时就有心动的感觉,于是我争取到内部面试的机会,转到了现在的岗位。”
“目前在新的岗位上工作了半年多,天天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甚至领导也不知道我们该做什么,部门没有方向,任务也不明确,虽然我很想把工作做好,可是工作始终无法推进,工作没有丝毫成就感;另外我的工资也一直没涨,和理想中的收入还有一些差距。”
……
欧阳的三个岗位,第一个岗位是团队风气糟糕和氛围压抑、第二个岗位是工作内容十分厌恶、第三个岗位没有丝毫成就感,另外就是工资一直未涨,和理想中的工资水平有差距。
现在的欧阳上班如上坟,痛苦使他开始留意其他公司的招聘信息。他有意向的工作岗位,要么是他的资历不够,要么工资待遇比现在还低。他意识到想要换一份理想的工作并没有那么容易,可能需要一些时间,如果找不到新的工作就裸辞,又担心自己的储蓄维持不了几个月。
“你理想中的工作是怎样的呢?” 我想澄清一下欧阳对工作的期待。
“自己喜欢,能够获得成就感、团队氛围要好、工资要高一些。如果能够有这样的工作我就不痛苦了。”
“工作有成就感、团队氛围好、工资待遇高,这是我们所有人都想得到的工作,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的。”
“可是老师,我身边很多人都对自己的工作很满意啊,比如说我有一位朋友,虽然这几年也换了几份工作,现在他就很满意自己的工作。”
“你身边有朋友得到了满意的工作,这真的挺好的。我可以问一下你这位朋友的年龄吗?” 我需要澄清一下欧阳的朋友是不是职场新人,同时也提醒欧阳看见差异。
“比我大五岁,比我工作早几年。”
欧阳开始意识到当下的自己想要的太多了,作为职场新人的他,实力和经验都不足以让他胜任自己理想中的工作。他的好友进入职场比他早几年,也是经过了几年的试错和探索,才能够拥有一份满意的工作。
“拥有理想中的工作或许需要具备一些条件:比如说能力和机遇。如果找到理想的工作没那么快,那么现在应该做些什么呢?是一边上班一边找工作?还是裸辞后找工作?”
“上班太痛苦了,裸辞的话痛苦会少一些。”
“那我们做一个小测试,1~10分之间,如果1分代表痛苦的程度最小,10分代表痛苦的程度最大,那么上班和裸辞分别是多少分呢?”
“裸辞是6、7分,上班直接是10分!”
“你愿意为了减轻3、4分的痛苦而放弃目前的工作和收入吗?”
“……(思考)不太愿意,有收入就可以保证生存,不会因为没钱而焦虑。而且在工作中我还是有成长的,有一次我向领导汇报工作,领导给了我一些肯定和引导。”
“你觉得这份工作给了你生存的保障,也能够有所成长。”
“是的,这么说来,上班虽然很痛苦,但是还是能够给到我一些东西的。但是不想上班怎么办?该如何缓解我的痛苦呢?”
“或许可以尝试着带着痛苦的感觉继续坚持,这也是一种能力,不是吗?”
欧阳开始换一种思维看待工作了,一直以来他关注的是 “工作不能给我什么”,只要不能同时满足成就感、氛围好、工资高,他就会感到十分痛苦。
现在的他开始关注 “工作能够带给我什么”
—— “虽然当前的工作不是理想中的工作,不能满足我所有的需求,但是工作能保障生存和获得成长。我需要时间提升能力、积累经验、等待机遇,只要自己不放弃,总有一天会得到理想中的工作。”
“如果我感到痛苦,也可以带着痛苦的感觉继续努力。”
认知上的改变可以帮助欧阳做出理性的判断,他意识到自己需要提升的太多了,他需要提升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情绪管理的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的能力等等。他决定在当前的工作中提升个人能力并等待合适的机遇。
当我们专注于工作能够给予我们的东西时,所承受的痛苦便有了意义。
作者简介
朴凡心理咨询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企业管理心理培训师
擅长咨询方向:
擅长围绕工作中的压力与情绪困扰、职业发展与岗位适应等问题的心理咨询。
包括:职场中人际关系调节、不良情绪疏导、个人优势探索、职业角色与定位、岗位的选择与适应、团队带领、职场变故心理应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