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么多的养育故事中,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来自两代人的文化冲突。
小栖是一个性情温和,遵守规则,却也不乏灵气的孩子。大多数时候,他是个很好的合作者,很讲道理,大人有什么规则,只要事先说明白,他认可便会很好地遵守。但偶尔会出现不和谐的声音,小栖会变得有些不讲理和强势,不再顺从而是说:“我就不要.....”
例如,吃晚饭的时候,外婆给小栖盛了一碗饭和一些菜,在我看来,这饭的量些许大了,我担心小栖吃不完会浪费,就和外婆说:“先少盛一些,吃完了不够再盛。”外婆则认为我们给孩子盛的太少,会让孩子营养摄入量不够。于是外婆说:“这么大的孩子了,要吃这么多的!”机灵的小栖立马发现了漏洞,急吼吼地钻进去。于是,小栖很硬气地冲外婆说:“我不吃那么多饭!”外婆有点不高兴,觉得妈妈不在的时候孩子多听话,于是继续施展权威性:“不行,必须要吃!”小栖也很大声地说:“我就不吃!!!”
外婆是最忌讳听到“就要,就不要”这样的字眼的。于是开始威胁小栖:“你再说‘我就不吃’,我就弹你的嘴!”小栖不知深浅,还继续声张自己的主权,“我就不要吃!!!”“啪!”外婆真的弹了他的嘴巴。小栖有点懵圈,这一弹说重也不重,但还是挺疼的。随即小栖恨恨地盯着外婆,“你走,你不要在这里吃饭了.....”外婆也很生气,把怒气烧到我这里来:“你看看,你们惯的孩子,你不在的时候好的很呢,一看到有妈妈撑腰就来劲了吧!”
这个事情里说的文化冲突,其实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说两代人在给孩子的食物方面理念的差异。我认为孩子想不想吃,想吃多少,他自己有需求,所以我一般会尊重孩子,让他自己选择要吃多少食物。但有一个原则,如果盛在碗里的饭菜不吃完,到下一顿吃饭前,不允许吃零食。理由是,你不饿,没有胃口吃饭,所以要把胃口腾空给下一顿的主食。这也算不上惩罚,是一个自然的规定而已。而外婆则认为孩子吃多少,是大人规定的,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多吃一些,这样才能长身体。
但这个文化冲突还并不是我想说的主要方面。我想说的是另一个关于孩子表达“我就要/就不要”的理解问题。
外婆来自于一个较为传统的权威家庭,她的父亲尽管是知识分子,但仍然是有绝对的权威,说一不二。孩子说“我就不要”,是一种自我意识的彰显,也是一种对权威的反叛。在那样一种文化里,这是一种很难被容忍的事情。同时这里还有一个很微妙的细节,在外婆的家族里,往往隐藏着对“纵容孩子”的极端恐惧和厌恶,于是会走到另一个极端,要完全压制住孩子,要严格要求孩子,要孩子绝对地顺从。
我们再来看看,小栖为何会在这个时候,出现反抗。显然小栖此刻胃口是不好的(如果胃口好,就会要求外婆多盛一些),如果没有妈妈,迫于外婆的权威,小栖可能会勉强多吃一些,但妈妈的理念给了小栖一个有利于自我的依靠,于是他借助一个权威去对抗另一个权威。这本来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也是常见的事情,是可以通过一些方式去化解。但外婆却偏偏对自己在这一过程中失掉权威感到愤怒,这种愤怒借着教育之名,转嫁到小栖身上,顺便也给我扣上一个纵容孩子的罪名。
那么最后,我们还是要回到这个问题本身来了。当孩子出现不讲道理,顶撞权威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成人需要正确理解,孩子为何会有这样的行为?往往这样的顶撞,是孩子有力量去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情绪的表现。例如,小栖是真的不想吃那么多饭,因为妈妈赞同他可以少吃一些,相当于给他撑腰了,所以他觉得自己很有道理,可以反对外婆。于是我们要向孩子确认他的这些需要。
接下来,我们要分辨,这样的需要是否合理,当然这里涉及我说的第一个文化差异的问题。如果孩子的要求合理就可以尊重他的需要,如果不合理怎么办呢?我们仍然有更聪明的办法,例如小栖不愿意吃饭,我可以给他这个选项,但也让他承担这个选择的后果,那就是接下来的半天就算再饿,也没有其他食物可以吃!往往这样自然承担的后果,不费一兵一卒,就可以有效地帮助孩子学习遵守规则。
在育儿过程中,家庭内部的各种纷争,不仅会扰乱孩子,更让育儿者不堪重负。有时,看似一个小小的问题,却需要我们仔细地去辨识,从而找到智慧的应对方式。
如果您有育儿故事或者育儿困扰,欢迎您在评论区留言哦~
夏雨涵
朴凡心理咨询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认知行为咨询师
存在主义咨询师